中国现代家风建设网校
教育行业普及:认知的五个级别和教育
分类:教育观察 阅读:
人类的认知分为五个级别:【知道】【了解】【熟悉】【掌握】【专精】。(有的是六个或者七个,有的是别的词汇,但阐述的内容差不多)
这五个级别通常出现在面试时对技能掌握程度的描述上。但是我相信,没有几个人能区分这五个词的真正区别。
为了直观的描述这五个字的区别,我用英语来举个例子:
【知道】=听说过
一个老外叽里呱啦对一个老农说一段外国话,老农能分辨这是英语还是德语,却不知道什么意思。这就是知道。
【了解】=知识框架
老外继续对这个老农说英语,老农说听不懂,但孙子知道一点儿。孙子跑过来说"我才上初中,我只会最简单的一些单词的读法,知道基本语句,会查字典。您能不能把您想说的写下来,我去拿字典翻译一下。"孙子的水平就是了解。
【熟悉】=具备了大部分的细节
孙子的哥哥二狗子,正好回家过暑假。看到孙子和外国人在那费劲的翻字典,就跑过去交流,因为词汇量和语法量有一定的积累,二狗子完成了与外国人的交流,大概知道了外国人是来村子体验民俗的。二狗子的水平就是熟悉。
【掌握】=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
外国人让二狗子做向导,二狗子说不行,自己大学才过4级,听着吃力说着费劲。但是认识当地的一个翻译王老师,可以给他们做向导。这个王老师的水平就是掌握。
【专精】=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
在王老师的帮助下,老外完成了民俗的体验,写了一本关于农村民俗的书,他们让王老师协助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版,结果却十分不令人满意。他们发现王老师虽然可以顺利交流,却不能流畅而精准的翻译出书中的语境和一些双关语。他们需要找更高级的翻译人员来翻译这本书,这个人就是专精。
以上就是认知的五个级别。
以上的例子很容易让人误会为:从知道到专精是随着“学历”增长的过程。
实际上是一切的知识都要经历这五个过程,从知识体系到知识点均是如此。可以是整个英语从小学到专八,跨度需要30年来完成;也可以中学的一个学期的关于动词时态变化的一个知识点,10天或半个月就能【掌握】。
因为后面的文章我还会提到新东方、学大这样的机构,而这个定义是我们后面讨论的基础,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这样的误会。否则会影响我们后面的理解。
好了,我们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来。随着认知的升级,知识的掌握难度也是渐次递增的。
从0到知道
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。我们从微博,论坛,微信,这些碎片信息中只需要获取一次,就能实现知道。(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学者都在反碎片化的原因,对于信息停留于【知道】,无法产生任何价值)
从知道到了解
也几乎不需要发生什么成本。我们从【知道】获取了关键词,通过简单的基础教育、百度、维基、绝大部分的新闻稿就能实现【了解】这个层面的内容,而这个层面的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目前互联网的全部。他提供了知识体系的索引,相当于一个目录,让我们可以轻易的寻根索迹找到需要的信息。这便很容易造成一种"懂了"的错觉。
从了解到熟悉
这个部分才是真正的从知识框架到知识体系的全过程,涉及到大量的细节、概念、定义。虽然这些内容通过【了解】的框架都能找到对应的细节,但是熟悉的程度将决定对知识运用效率。很简单的例子,拿着字典看完1000字文章的速度和过了4~6级看完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级别。过英语4~6级有多难,这个级别知识的认知就有多难。教育产业中几乎所有企业和课程,均是从这个部分开始介入的。因为有难度,所以需要培训,所以有钱赚。
从熟悉到掌握
这个部分是对【熟悉】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。因为我们【熟悉】了知识的细节,我们又一次产生可以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错觉。事实上熟悉和掌握完全是两个世界,一个是书本上的细节,一个是现实应用的细节。在书本上只是一句容易被忘记的话,而到了现实中才发现这句话蕴含着前辈无限的智慧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,必须招有工作经验的人,甚至固定行业固定岗位的工作经验的人。这个部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望,但是职业教育却只能让一部分人达到这个水平。
从掌握到专精
专精是具有创造力,能解决问题的一帮人。他们通过【掌握】验证了书本的知识的同时,还在自己的心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手册。那是基于对行业以及专业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东西。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错觉,就好比大部分人认为翻译就能做所有的翻译工作,认为高级程序员就可以在任何行业找工作,认为设计师可以设计一切、认为文案可以写各种文章、认为律师可以接所有案子。而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有些翻译甚至还需要分行业,同声传译、小说翻译、商业文件翻译、技术文本翻译是完全不同的几个领域。高级文案、程序员、设计师、律师等等任何技术型的岗位,走到专精时职业面越来越窄专业面越来越深。一些极高级的培训课程会在这个部分来赚钱,他们可能只会讲到数据库里面的某一个点,但是从业多年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良多。这样的培训产量不大。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下一篇:学习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入口
相关推荐
- 教师≠编制 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岗和编制脱钩
- 生育高峰后人口下降 多出来的学校怎么办
- 丈夫是混蛋,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,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
- 教育部:职业教育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
- 校长如何为教师的平淡生活注入“甜蜜剂”?
- 教育洞察:教育改革的阻力真来自家长吗?
- 2024年全面清除?对隐形变异培训的治理不宜太乐观
- 挤到“一房难求”的英国硕士 到底水不水?
- 农村兴起择校热陪读热 80后90后父母拒绝孩子输在起跑线上
- 3天获利近千万?隐秘而疯狂的小学奥数竞赛“生意”背后
- 迷恋电子产品,孩子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?
- 青少年网瘾危害多:过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脑功能受损!
- 迷恋电视手机,孩子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?几组数据让人触目惊
- “天赋基因”检测靠谱吗?
- 南方都市报:皮纹测试测得准孩子一生?戴着科学的帽子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