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校园农场”荒废缘于教育定位不明
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在校园一隅开辟出农场,师生“兼职”打理鸡舍、猪圈、菜地……以此改善学生营养,但办了一年,校园农场难以为继。(5月23日《贵阳晚报》)
该校负责人说,学校师资力量不够,学校冷藏、保鲜设备不足等原因,造成“校园农场”难以为继。这固然是一个外在客观因素,但在笔者看来有着更多的因素,主要是办农场的教育定位不够明确所致。
说实在话,“校园农场”的创意不错。可以把食堂吃剩的饭菜充分利用起来防止浪费现象,又可以为学生增加营养,还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技能。但在学校的初衷看来,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伙食罢了。这就未免太单一,没有抓住“教育”特点去办农场。“学校农场”顾名思义既要有”农场“特点,也要突出“学校”特点。
可以说,该校农场几乎是一种很低级的“粗放经营”。规模不大,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“喂养”的需要,教师也是轮流值日,尽管这样还是耗费了老师们和学生的精力。说是“劳动课”其实只是挂个名,并非真正的劳动技能教育,只是为了简单维持禽畜的生命罢了。这样下去久了,师生就会失去积极性。
如果处理得好,学校农场完全可以一直办下去。一是要处理好教育与劳动的关系。不能因劳动量过大而影响到学业,要把农场劳动与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。比如劳动技能教育、科技兴趣教育、热爱动物植物教育等等结合起来。二是要处理好教育与勤工俭学的关系。要让学生明白农场劳动的意义,明白学校农场与对每个人的利益关系。
三是可以引进竞争奖励机制,提高师生办农场的积极性。比如可以把菜地或禽畜承包到老师或班级学生,每养成多少禽畜就可以获得多少禽畜自留处理,作为奖赏。还可以模拟借鉴QQ农场“种菜”的模式去经营学校农场。
此外,还可把学校农场与国家“学生营养餐”计划结合起来寻求扶持,把购买学生的营养餐的钱变通到农场里去经营扩大再生产。可以寻求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,扶助学校农场。还可以让师生半工半读的形式参与,把另一半发包到社会上去经营,让当地的老板或农民参与进来帮助经营发展农场。
标签: 家长学院
下一篇:给孩子最好的礼物
中国现代家风建设网校
Powered by 中国现代家风建设网校(漫谈家风)